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皮疹常由面部遍及全身,持续4~7天。婴儿和成人发病比儿童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
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儿童在15岁以前几乎都会感染麻疹。1965年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后发病率逐渐下降。1978年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后,麻疹发病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开始执行两剂次免疫程序,发病率继续下降,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规划,近年来全国麻疹发病率一直在10/10万左右波动。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都相同,我国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使用的麻疹疫苗株均为A基因型麻疹病毒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我国曾对国内外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了为期15年的免疫持久性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的疫苗与国外生产疫苗在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方面没有差别。
我国麻疹疫苗在出厂前,都需要经过国家确定的疫苗检定部门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008年检定部门从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基层使用单位抽取了54批麻疹疫苗进行跟踪检验,其结果均符合药典的规定要求,我国的麻疹疫苗质量是有保障的。多年来的疾病监测结果也表明我国使用的麻疹疫苗对于控制疫情的效果是可靠的。
任何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群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部分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短暂发热及散在皮疹等一般反应,但病情轻微,一般在2天内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治疗;因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或神经系统反应(如惊厥等)极为罕见。根据我国近几年对麻疹疫苗接种安全性的监测情况,接种麻疹疫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正常范围内,并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预期发生率,而且麻疹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多,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说明我国的麻疹疫苗是安全的。
任何一种疫苗的效率都不是100%的。通常情况下,麻疹疫苗在8月龄接种首剂时疫苗效率约为85%,在18月龄复种时疫苗效率约为95%。但即便人群疫苗接种率较高的情况下,对免疫无应答的人群也会导致麻疹易感人群的不断积累。麻疹的传染性很强,通常认为针对麻疹的人群免疫力至少达到95%以上,才能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当易感人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麻疹的周期性流行或局部暴发。
2006年,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提出到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为实现该目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包括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在内的消除麻疹策略。
强化免疫是对目标人群无论既往有无免疫史都接种一剂次麻疹疫苗,目的是为既往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同时也对既往有免疫史但因个体差异等原因免疫无应答的人群提供一次复种的机会,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水平,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麻疹疫苗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到,在已确定消除麻疹目标的国家,应通过强化免疫消除易感人群,强化免疫活动对象无论既往患病史及免疫史,均接种一剂麻疹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是第一个通过开展“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策略,已经成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地区。目前,欧洲国家也在采取强化免疫措施来消除麻疹,2005~2008年,东欧的8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强化免疫大约覆盖2700万人口,消除了积累的大量易感人群。
全国疫情监测资料显示,小年龄组仍然是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近年来全国15岁以下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0%。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为控制麻疹疫情开展了多次局部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但对于疫情的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通过强化免疫,解决多年累积的易感人群问题。
从2004年开始,我国贵州、四川等十几个省份先后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这些省份的麻疹疫情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也是通过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强化免疫实现的。
目前广东等省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根据国家《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的。各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之前,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技术指导意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培训,开展社会动员,在接种期间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在各地开展强化免疫时,卫生部都派出专家组进行现场指导。
疫苗接种后,少数接种者出现发热等反应,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目前,各省在所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没有发现群体性异常反应。但由于近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正值冬春季节,个别儿童可能处于某些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等)的潜伏期,或者存在某种未知的基础疾病,在接种疫苗后巧合发病,这些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偶合症只是在时间上存在关联,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系。例如网络所称广东省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群体发热,当地已开展调查,确认是由于流感造成的。
为了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卫生部门在加强疫苗使用管理、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的同时,儿童家长也应积极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健康状况的询问与接种禁忌的筛查,并在接种疫苗后按照规定留观一段时间,一旦发现可疑反应需及时向接种单位、疾控部门咨询或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我国为了实现消除麻疹采取的必要措施,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免费为儿童接种麻疹疫苗,是我国政府关注民生,保护广大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一些省份的强化免疫活动还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卫生部门与儿童监护人应该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和义务。